零基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的区别

第三章 预算管理

考点归纳总结

一、预算管理概述

1、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

  (1)按预算内容的分类——全面预算体系

预算体系

含义

地位

经营预算

与企业日常业务(供、产、销)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

分预算(辅助

预算)

专门决

策预算

企业重大的或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编制的预算,包括投融资决策预算(如资本支出预算)等。

财务预算

与企业资金收支、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等有关的预算,包括资金预算

(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总预算

  (2)按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的分类

类别

含义

内容

短期预算

预算期≤1年

经营预算、财务预算

长期预算

预算期>1 年

投融资决策预算(专门决策预算)

  2、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战略导向原则、过程控制原则、融合性原则、平衡管理原则、权变性原则。

  3、预算工作的组织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由公司董事会制订,经股东会审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预算工作的组织涉及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具体如下:

负责机构

职责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

①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

②可以根据情况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预算管理委员会

①审批公司预算管理制度、政策;

②审议年度预算草案或预算调整草案并报董事会等机构审批;

③监控、考核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

④协调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财务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内部各职能部门

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所属基层单位

(预算的基本单位)

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

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企业的检查、考核,其主要负责人

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4、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预算的含义

  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用数量和金额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

预算的特征

  (1)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

  (2)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预算的作用

  (1)预算通过规划、控制和引导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2)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3)预算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5、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财务预算由资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构

  成,预计财务报表包括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财务预算能够综合反映各项经营预算和各项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只涉及价值量指标,不涉及实物量指标。

二、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1、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分类标准:出发点特征不同(是否以历史期经济活动为基础)

  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的区别在于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即是否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增量预算法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零基预算法不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而是以零为出发点。

  增量预算法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零期预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能够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预算编制更

贴近预算期企业经济活动需要;②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

缺点

①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

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相关数据标准准确性影响较大

3、零期预算法的应用程序

  (1)明确预算编制标准;(2)制订业务计划;(3)编制预算草案;(4)审定预算方案。简记:“标准、计划、草案、审定”。

4、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分类标准: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

(1)固定预算法(静态预算法)

  以预算期内正常的、最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产量、销售量、作业量等与预算项目相关的弹性变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性和可比性差。

(2)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

  企业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5. 运用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程序

  (1)确定弹性预算适用项目,识别相关的业务量并预测业务量在预算期内可能存在的不同水平和弹性幅度;

  (2)分析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确定弹性定额;

  (3)构建弹性预算模型,形成预算方案;

  (4)审定预算方案并上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审议后,报董事会等机构审批。

  简记:确定弹性预算适用项目→分析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构建弹性预算模型→审定预算方案

  6、弹性预算适用范围

理论上

适用于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

实务中

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7、编制弹性预算,选择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例如:

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

人工工时

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

实物数量

修理部门

直接修理工时

8、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

  (1)公式法

  ①编制方法

  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x 表示预计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直接人工工时,但不可以是库存量。

  ②优缺点

优点

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缺点

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

  (2)列表法

  ①编制方法

  在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通常按相等的业务量间距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每一个业务量水平下的各项预算值,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

  对于未列示在表格中的实际业务量水平,计算该实际业务量水平下的混合成本预算额,需要使用插值法。

  ②优缺点

优点

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

缺点

往往需要使用插值法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9、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分类标准: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1)定期预算法

  以固定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

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缺点

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时间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短期行为的出现

  (2)滚动预算法

  企业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使预算期间保持固定长度属于滚动预算的特点。

  ①类型

  (1)中期滚动预算:预算编制周期通常为3 年或 5 年,以年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

  (2)短期滚动预算:以1 年为预算编制周期,以月度、季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滚动方式包括:逐月滚动、逐季滚动、混合滚动),通常使预算期始终保持 12个月,能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未来始终保持整整 12 个月时间的考虑和规划。

  ②优点

  通过持续滚动预算编制、逐期滚动管理,实现动态反映市场、建立跨期综合平衡,从而有效指导企业营运;强化预算的决策与控制职能。

  ③缺点

  (1)预算滚动的频率越高,对预算沟通的要求越高,预算编制的工作量越大;

  (2)过高的滚动频率容易增加管理层的不稳定感,导致预算执行者无所适从。

  10、相对于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的优点

  考虑了预算期可能的不同业务量水平;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

  弹性预算的编制工作量较大;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判断水平等会

  影响弹性预算法的合理性。

  11、市场及其变动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会影响弹性预算的合理性。

  12、在滚动预算法下,为了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随着预算的执行,既要对预算进行补充,也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订。

三、预算编制

  1、在全面预算体系中,销售预算是整个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

  2、销量预算

  公式:期初库存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期末库存量

  已知条件表述所隐藏的意思:

  例如:“预计期末存货量为下季度预计销售量的 10%”,意味着:“本季度期初库存量为本季度销售量的10%。”

  例如:“企业计划每月月末商品存货量为下月预计销售量的 20%”,意味着:“企业计划每月月初商品存货量为本月预计销售量的 20%”

  3、直接人工成本=预计产量×单位产品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则影响直接人工总成本的因素:预计每小时人工成本;预计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预计生产量。

  注意:预计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属于制造费用预算的内容。

  4、财务预算是以价值形式将各项经营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进行总括反映,生产预算只涉及实物量指标,不涉及价值量指标,与各项财务预算均不直接相关。因此,生产预算与各项财务预算均不直接相关。

  5、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不涉及现金收支,不属于资金预算的编制依据。

  6、预算编制基础或依据:

  销售预算——全面预算的起点,以销售定产,在销售预算基础上编制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是编制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以及产品成本预算的依据。

  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变动)销售费用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管理费用预算:固定成本预算,以过去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的可预见变化来调整。

  制造费用预算涉及现金支出,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涉及投资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集,属于资金预算的编制依据。

  资金预算是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

7、编制直接材料预算时,影响材料采购额因素:

  因为:预计采购金额=预计采购量×预计采购单价,其中: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材料存量-期初材料存量,生产需用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所以影响材料采购额因素包括:预计采购量;预计采购单价;生产需用量;期末材料存量;期初材料存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8、产品成本预算是编制预计利润表(销货成本)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存货成本)的依据。

  9、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当期现金收入-当期现金支出,不涉及现金筹措与运用。

  10、编制资金预算时,“现金支出”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购买设备、所得税费用、股利分配等现金支出。利息费用支出属于“现金筹措与运用”的内容。

  11、直接为资产负债表预算提供数据来源的有:

  预计利润表为“未分配利润”项目提供数据来源,

  资金预算为“货币资金”项目提供数据来源,

  产品成本预算为“存货”项目提供数据来源,

  12、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反映项目资金投资支出与筹资计划,是编制资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13、财务预算的正确编制顺序为:先编制资金预算,再编制预计利润表,最后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

  14、预计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通常不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而是在利润规划时估计,并已列入资金预算,以避免数据循环修改。

  15、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年初项目来自计划期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

  16、预算的计算

  (1)销售预算

  ①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量Î预计单位售价;

  ②预计现金收入=销售当期收现+收回前期应收账款,作为资金预算的数据来源。

  【提示】在编制销售预算时,通常还需要预测预算期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作为预计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源。

  (2)直接材料预算

  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同时考虑原材料存货水平

  内容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材料存量-期初材料存量

  ①生产需用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其中:“预计生产量”来自生产预算,“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来自标准成本资料或消耗定额资料

  ②年初和年末的材料存量根据当前情况和长期销售预测估计

  ③预算年度内各期期末材料存量=下期预计生产需用量×一定百分比

  ④预算年度内各期期初材料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生产需用量×一定百分比

  预计采购金额=预计采购量×预计采购单价

  预计现金支出=采购当期付现+支付前期应付账款,作为资金预算的数据来源。

  【提示】

  在编制直接材料预算时,通常还需要预测预算期末的材料存货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作为预计资产债表的数据来源。

  (3)资金预算

  ①可供使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

  其中:现金收入是指经营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为销货取得的现金收入——来自于销售预算。

  注意:第一季度初现金余额为全年年初现金余额,第四季度末现金余额为全年年末现金余额。一般情况,年初现金余额在编制预算时直接估计,考试时一般作为已知数据;在预算期内,各期期末现金余额为下期期初现金余额。

  全年可供使用现金=年初现金余额+全年现金收入,而不是各期可供使用现金合计;

  全年现金支出合计等于各期现金支出合计;

  全年现金余缺=全年可供使用现金-全年现金支出合计;而不是各期现金余缺之和。

  ②现金支出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来自于经营预算

  购买设备——来自于长期投资预算

  所得税费用、股利分配——来自于专门预算

  【提示】在资金预算中,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均不包括与借款有关的现金流量。借款的本金现金流入、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应反映在“现金筹措与运用”中。

  ③现金余缺=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

  现金余缺只是收支相抵的差额,并能直接反应现金多余或不足。要看预算期内现金到底是多余还是不足,需要将现金余缺与理想期末现金余额相比较,进而来判断现金的多余或不足。

  ④现金筹措与运用(现金预算的核心部分)

  现金余缺<理想期末现金余额,表明现金不足,需要筹措现金,例如出售有价证券或借入短期借款。(借款发生在期初)

  现金余缺>理想期末现金余额,表明现金多余,需要运用现金,例如偿还短期借款或购入有价证券。(还款发生在期末)

  ⑤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

  如现金不足时:现金余缺+借入长期借款+借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期末现金余额;

  如现金多余时:现金余缺-归还长期借款-归还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期末现金余额;

  一般情况,期末现金余额大于等于理想期末现金余额。

  四、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1、预算调整应遵循的要求包括:

  ①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②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③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

  关键性差异方面。

  2、当内外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发重大事件等,导致预算编制的基本假设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进行预算调整。

  3、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有:

  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定期组织预算审计;预算年度终了,向董事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4、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

  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

  财务管理部门应利用财务报表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供财务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以至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5、企业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相关新闻